close

blackswan.jpg 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themoviescult.gr/modules.php?name=Profiles&id=390#gallery
電影介紹: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0947798/

《黑天鵝》是部驚悚片,對某些觀眾,可能在看的過程中會覺得不太舒服,我是從頭到尾肌肉緊繃著,除了因為有大量的手持攝影,鏡頭傾斜搖晃讓我有點反胃之外,主要還是影片的幾位主角的生命狀態都像是游走在懸崖邊的反常 (或說這才是正常狀態),讓我為他們提心吊膽,下一秒可能就會做出什麼自虐或傷人的舉動。

說到底,我想《黑天鵝》要傳達的訊息,不過就是一句老話:「你是你自己最大的敵人」,而這整部影片,也就是一段「攻克己身」的過程記錄。

故事線其實很簡單,一個著名的芭蕾舞團即將推出《天鵝湖》舞劇做為新一季的舞碼,而為了創新,舞團決定起用新面孔來代替已經過氣的首席女舞者。女主角 Nina (娜塔莉‧波曼飾演) 參加甄選,幸運地被選中擔綱扮演天鵝皇后。

這個角色除了需要高超的舞蹈技巧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一人分飾白天鵝與黑天鵝,對 Nina 而言,要詮釋純真、脆弱、善良的白天鵝並不難,但要化身成為妖冶、魅惑、邪惡的黑天鵝,就得豁出去,甚至不惜殺死自己,這也是舞團藝術總監 Thomas Leroy 對女主角 Nina 說:「妳最大的障礙就是妳自己。」的原因。

為了讓這段「蛻變」過程充滿衝突張力戲劇感,《黑天鵝》編劇安排了三個「壞蛋」(惡魔樣) 來烘托,讓簡單的架構變得有血有肉起來 (要不然練舞過程冗長單調,電影就不必拍啦)。首先當然就是女主角 Nina 的原生家庭,塑造她今天之所以成為這樣的她的源頭--她的母親。

這個母親實在是有夠驚悚的了(笑),要說她是童話故事中的後母也可以。編劇只用一個橋段就凸顯了這個母親對 Nina 的壓迫與控制,當 Nina 獲選後返家,母親為她慶祝端出蛋糕來,只為了 Nina 不想吃太大塊蛋糕,母親就變臉作勢要將蛋糕丟進垃圾桶,其他的段落還有很多就不贅述了。而對於母親之所以這麼偏激,編劇給的解釋是,母親年輕時應該也是個不錯的芭蕾伶娜,為了生育扶養女兒不得不放棄大好前途。

這當然是母親的自我認定,因為在 Nina 看來,母親懷她時已經 28 歲,對芭蕾舞者來說,早就是差不多要退休的年紀了,但怎麼辦呢?母親畢竟是母親,是她相依為命無法拋棄的生命連結,於是 Nina 仍然拼了命地跳,仍然必須追求完美以完成母親的期望。

還有舞團的另一位女舞者 Lily ,被選作 Nina 的 understudy,只要 Nina 一有狀況,她就可以代打上陣演出。有趣的是,understudy 本來就是後補,是不會對正角造成那麼大的威脅感的,但偏偏 Lily 狂放不羈,活脫就像是為了奪取男主角愛情 / 舞團藝術總監關愛會不擇手段的黑天鵝,於是從 Lily 出場後,她的所作所為,都像是存心要搞掉 Nina,或是在 Thomas 授意下,與 Thomas 聯手逼 Nina 黑天鵝上身。

《黑天鵝》這齣戲中戲設計得精巧,虛虛實實曖昧難辨,絕對是一部炫技之作,非常適合做為心理學課堂的分析範本,或是舞蹈系學生的觀摩作品,但如果你只是想跟情人約會,看部賞心悅目的電影,我勸你別碰《黑天鵝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麥佳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